上证指数面临深沪联动效应考验
2008-10-16
分享至:

周三深沪A股低开后弱势整理,收盘上证综指与深成指日K线双双收出缩量十字星形态。从各主要股指来看,目前深综指、深成指和中小板指数均在近几个交易日创出了调整以来的新低,而上证综指虽然在中石油等指标股护盘下没有再创新低,但从股指的历史联动性来看,沪综指再探前期低点的可能性大增。

深沪指数联动效应明显

从历史轨迹来看,深沪指数联动效应十分明显:由于一个或多个指数创新低后,总会带动其他指数也完成探底走势。比如今年以来,深综指3月、6月、8月的三次率先破位前低后,上证综指最后也均出现了破位创新低的走势,形成了深沪A股指数的联动效应。而从历史上多个时间点来看,这种巧合并非是偶然的,而是市场多空因素转换的必然结果。目前来看,A股市场指数中的中小板指数、深综指、深成指、深圳100指数均创出年内新低,由于指标股如中国石油、中信证券、工商银行、万科A等前期出现了增持或机构护盘,使得沪深300指数、上证50、上证180指数没有破位前低,而代表市场最为关键的上证综指离前期低点仍有190点的距离,说明市场政策对A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上海市场,比如汇金对三大银行股的增持,央企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联通等大股东的增持,均使得上证综指表现相对强势。

不过,笔者认为,上证综指暂时的相对强势,并不能说明指数联动效应会消除。目前代表市场主要权重股的沪深300指数虽然没有创出新低,但周三收盘却收出了年内较低点1914点,其量能也开始出现明显萎缩,显示量能支撑股价的力度正在减弱。综合看,笔者认为,由于各主要指数中的深市指数已先后创出调整以来的新低,上证综指在短期拉锯后再次探底甚至底破前低的可能性很大。

防止市场二次探底风险

同时,从两市个股表现来看,近期创出了调整新低的个股也越来越多。统计发现,9月19日至10月8日区间的最低价小于9月18日最高价(即类比完全回补前期跳空上升缺口)的有1214只,所占比例为78.78%,即近八成的股票在股指尚在高位盘整时已提前回补了缺口。而10月8日至15日,由于深沪两市指数均相继回补缺口且深市相关指数创出年内新低,权重股中创新低的个股也逐渐增多,如中国平安、贵州茅台、中煤能源、中国神华、招商银行等先后创出新低。从股指历史轨迹及个股运行数据来看,如果市场中绝大多数个股创出调整新低,那么股指的前期低点也很难构成支撑。

总体来看,深沪A股周三的缩量十字星成为“希望之星”的可能性较小,而由于市场部分指数及创新低个股数量的增加,上证综指有可能在短期拉锯后形成再次探底走势。不过,就当前市场基本面来看,政策面与外围市场成为影响A股市场短期走势的关键因素,它们能否出现利于A股走高的变数将起到较大作用。但在弱势环境下,投资者在短线操作中首先要注意的仍是防止市场二次探底的回落风险。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