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后策略:政策面支撑 基本面忧虑
2008-04-28
分享至:

三天内连续两项重要政策出台。在鼓舞市场信心同时,似乎表明了决策层对市场底部的看法,政策性反弹确立,当然基本面的忧虑并没有消散。 

  4月24日大涨过程中,基金净卖出而散户净买入。制约流动性和降低印花税,并不能根本上解决企业盈利下滑风险,也就不能根本性改变市场趋势。但与此同时,A股市场从来都是一个受政策影响剧烈的市场,投资也要讲政治。 

  3000点应该成为阶段性低点。不仅如此,基本面一些因素也会起到稳定市场作用。尽管一季度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显著放缓,但除去中石油、中石化、电力(负面影响)和银行(正面影响)以外的其他行业的业绩增长依然保持了40%以上速度。 

  经过4月24日巨量成交对决后,周五的走势似乎预示着这场政策性反弹会走得温和一些。市场的向上风险,即反弹大幅超出预期的可能性在于,政策难以“相机抉择”陆续出台。尽管直接监管机构出台政策可能相机抉择,但是一些配合性政策(如融资融券、再融资限制)不一定跟随市场点位而选择时间。 

  另一个风险是基金申购行为。受到政策和赚钱效应影响的个人投资者开始积极申购基金,推动基金作为。后续申购规模和新开户规模再次成为我们需要高度关注的指标。基金能否忍受净卖出和申购量上升双重因素导致的仓位快速下降? 

  5月中旬是一个敏感时间点。潜在风险点在于:4月物价数据公布,我们预测CPI将反弹至8.4%,通胀和紧缩预期再次高企;交通银行天量(6倍于目前流通股)非流通股解禁,对股价甚至对银行板块估值产生负面冲击。 

  行业配置上,券商保险成为比较一致的看好行业,煤炭、医药受到普遍关注,而一季度业绩增速略超预期的机械、钢铁,也成为投资者积极参与反弹的品种。 

  尽管对国内金融市场影响比较间接,但是下周公布的美国1季度GDP数据,以及对美元再次减息预期的下降,投资者对全球经济、美元走势的预期可能还将发生微妙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