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
全部A股整体估值已处较低水平,意味着大盘企稳的可能性逐步增加。不过,市场的结构性调整仍然持续,部分板块与个股的估值压力不可忽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业绩预期依然悲观,目前仍在等待政策面的积极信号,观望情绪主导市场延续窄幅震荡。
结构性调整压力仍大
目前,沪深300指数08年动态市盈率为14.6倍,而标普500指数为15.1倍,日经225指数为16.6倍。从市场整体而言,假定上市公司业绩预期不出现大幅下调,那么A股估值也算是处于合理水平。由此来看,中短期内市场继续下行空间已经有限。不过,近期盘面现象表明,市场的结构性调整压力依然较大。
在8月20日反弹之后的5个交易日内,大商股份、海油工程、华联综超、天地科技等一些基金“抱团取暖”品种的跌幅均在24%以上,这一方面是因为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不断下移,对这些个股的估值构成向下牵引力,另一方面,随着成本上升和下游需求放缓,即便是优秀的行业龙头企业,也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原有的高毛利率水平能否维持也有待观察。因此,这些前期极为抗跌的优质品种也显现出明显的回调压力。此外,随着大小非限售股的不断解禁上市流通,对传统的基金“坐庄”模式带来挑战,目前来看,机构对全流通模式下的估值模式尚未达成共识,因此股价的波动难免会加大。
当然,回调压力最大的仍属估值畸高的题材股与绩差股。随着市场步入理性回归阶段,不仅低市盈率成为投资者考察个股价值的标准,而且市净率、分红收益率也逐渐成为市场考察的指标。我们相信,在全流通的压力之下,许多个股的调整进程将明显加快。尽管目前已有大宗交易、二次发售等机制来降低大小非减持给市场带来的冲击,但本质上看,流通量的增加不可避免,对于那些前景不佳、估值过高、长期趋势看跌的股票来说,大小非减持的积极性会很高。因此,对于农业、3G、军工、ST、重组等一些靠题材来支撑的板块,投资者仍应积极减持其中不具备真实价值的个股。
宏观形势仍需等待
目前管理层显然对“治市”的重视程度更甚于简单的“救市”,鼓励上市公司分红、支持大股东增持、规范重组并购等措施,表明管理层力图从根本上提升市场的投资价值,这些动作将潜移默化地提振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不过,就短期而言,投资者的做多信心依然受制于并不乐观的宏观形势。
在经济减速、产业调整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难免放缓,特别是周期性行业、出口行业的前景更不容乐观。虽然上市公司中报业绩仍保持了良好的增长,但等到三季报、四季报业绩出来后,我们很可能见到更多公司业绩增速的放缓。
基于稳定经济增速的目标,我们相信政府出台积极政策以刺激投资和消费的可能性很大,不过,相关政策的推出仍需等待。在7月份的宏观数据仍未出现悲观情形、PPI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下,管理层贸然推出大规模投资计划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大规模实施,势必对控制通胀的调控目标带来不利影响。此外,我们也不能仅仅看到政策的积极面,可以肯定的是,理顺资源产品价格、加强环保节能、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与出口仍将是政府坚定不移推进的任务,这些变量都会给相关行业与企业的盈利能力带来拖累。
总的来看,近期市场走势仍将由观望情绪所主导,投资者还应积极减持高估值个股,以及前景看淡行业中缺乏竞争实力的个股。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