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
2008年实现9%的GDP增速殊为不易。在全年诸多数据都出现下滑的背景下,去年12月经济金融数据开始显露的积极信号尤其要引起重视。
第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在开始显现积极的效果。
12月份M2同比增幅在连续6个月回落之后强劲反弹到17.8%,比11月份的增长幅度高了3个百分点,M1终止了连续七个月的回落态势,比11月末增长速度加快了2.3个百分点。12月当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7718亿,同比多增7233亿。
上述数据意味着货币政策的调整已经开始在经济领域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出口政策调整开始见成效。12月份,受出口政策调整影响的商品的出口增长是正的4.8%,而全部商品出口是负2.8%,这意味着出口政策的调整开始显现成效。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对此的理解是,去年第四季度,特别是11、12月份,进出口总额的变化,受进出口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很大,如果把价格变动的影响去掉,纯物理量的变化没有这么大。
第三,投资、消费实际增长在加快。12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同比增长17.4%,比11月份加快了0.8个百分点。部分商品销售有所回升,包括汽车、服装、化妆品,乘用车销量达到64.4万辆,创了当月销量之最。投资也出现了一些好的势头。去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5%,比上年加快了0.7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有所优化。特别是投资者的信心出现了反弹,环球金融服务集团近日发布了中国投资者情绪指数,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投资者情绪指数从三季度的88上升到四季度的103。
第四,工业增加值增速有加快迹象。12月份的工业生产的速度比11月份加快了0.3个百分点。尽管加快幅度不大,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12月份,39个大行业中有16个行业的增加值增速比11月份有所加快。比较明显的是钢铁,由11月份的同比下降6.3%转变为12月份增长0.1%。同时,钢材价格回升比较明显。2009年1月上旬和2008年12月份中旬相比,普通大型钢材价格上涨2.8%、普通中型钢材价格上涨5.1%、普通小型钢材价格上涨3%。
此外,12月份的产销率提高了1.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12月份企业的库存在加快调整。
上述积极信号无异于给处于寒冬中的经济以春天般的讯息。
不平凡的2008,蕴含转机的2009,对国民经济如此,对证券市场也如是。
在经历了2008年这个全流通元年之后,市场各界对全流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市场本身也进行了自我调节,新的估值体系正处于确立当中,投资者对价值投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逐渐贯彻到投资行动中。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信号,经过了摔打之后的股市也多了一些理性,再加之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联度增强,这或许意味着经济和股市都蕴含着转机。
寒冷的冬天过后,必然会迎来生机勃发的春天。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