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PMI环比回落1.8% 专家称经济过热风险缓解
2010-06-02
分享至:

6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9%,比4月回落1.8个百分点。PMI指数已持续15个月保持在50%以上,虽有所回落,但依然保持较高水平,反映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趋于平稳。中国5月汇丰采购经理人指数52.7%,创11个月来最低水平。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师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表示,中国经济不会出现二次探底,因为,现有的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富有弹性的私人消费将会支持今年下半年稳健的经济增长。PMI放缓正表明紧缩措施发挥效力,经济过热的风险得以缓解。
  银河证券宏观经济研究员郝大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胀预期明显降温。5月购进价格指数大幅回落,职业经理人的通胀预期出现逆转,政府抑制通胀的调控措施已取得明显成效。
  对于6月的PMI走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将会继续下滑,但会保持在50%以上。多数人认为经济发展会“软着陆”,不会出现二次探底。
  制造业PMI是一个综合指数,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做法,由5个主要扩散指数加权而成。通常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反映经济衰退。5月,汇丰采购经理人指数收在11个月新低。而从去年12月至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PMI指数也一直处在“上下求索”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经济复苏之路并不是太平坦。不过,指数始终在50临界点之上,也表明经济发展比较平稳。
  5月PMI环比下降,从分项指数来看,国内需求明显回落。新订单指数大幅回落。5月为54.8%,4月为59.3%,回落4.5个百分点。进口指数回落,5月为50.9%,4月为53.1%,回落2.2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指数大幅上升,5月为49.8%,4月为46.2%,上升3.6个百分点。此外,购进价格指数大幅回落,5月份达到58.9%,比4月回落13.7个百分点。
  房地产调控导致的传统性行业萎缩,直接导致工业企业销售确实出现不良局面。其他指数的下滑,如,购进价格指数大幅回落表明在我国内需茂盛的局面发生了一定改变。另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引发欧元的持续贬值,消减了我国出口。同时,新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等都出现2%以上的下滑,都表明我国工业生产增速出现温和下滑局面。
  郝大明表示,年初工信部的对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速的预测是12%左右,一季度19.6%,很高,适当回调还在合理范围内。
  中信建投宏观经济分析师胡艳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5月份PMI指数总体回落,5月份新订单指数高位上出现较大幅度回落,说明当前经济增速趋于下行,但社会需求总体来看依然较为需求旺盛,增长势头趋于平稳。此外,投资回落,消费也将逐步进入淡季。预计PMI在6月份起将逐步下行,不过经济不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性。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