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择时,意为选择投资时机,“在市场上涨前买进,在市场下跌前卖出”,回避市场风险、取得最大可能回报。正确择时可以让投资事半功倍,这也是很多投资者热衷于此的重要原因。能够有效择时固然是件好事,但我们是否真的具备择时的能力呢?
华尔街著名的投资大师江恩,在年轻时非常热衷波段操作,曾依此获取5000多万美元。但即使是江恩这样的择时高手,也承认“预测市场几乎不可能”,在随后的失误中收益一一归还了市场。晚年的江恩在《华尔街四十五年》中写道:“投资切忌在有限的资本上过度买卖。尽管我们可以猜测市场,但是永远不要根据猜测来进行操作。”
基金投资不适合频繁操作
对于基金投资来说,尤其不适合频繁的波段操作。基金投资的核心是对市场中长期战略投资品种进行布局和把握,借助基金公司的专业优势,挖掘优秀的上市公司进行持续跟踪;同时,根据行业或公司实际情况的变化,基金会对所持有的证券品种进行调整和优化,进而实现比较稳健的投资收益。
所以,基金是一种适合中长期的投资。只有在相对长期的投资过程中,市场波动的风险才能被较大化地稀释,投资者才能更充分地分享社会经济增长的成果,让资金实现复利增长。如果短期频繁申赎,一方面获利空间很小,另一方面交易成本较高。
一般而言,将投资时间3年以下的定义为短期投资,3至10年为中期投资,而10年以上的定义为长期投资。但长期投资并不意味着持有一只基金就必须“一条路走到黑”,理性的长期投资应该掌握两大要义:
1、长期投资,应以经济发展方向为基础。投资者在进行长期投资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判断未来1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内,中国经济是否具有持续上升的可能性,这是长期投资、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前提和基础。
2、长期投资,以精选持有对象为前提。实际上,价值投资理论的著名倡导者沃伦·巴菲特,在选择长期持有某个公司的股票时,就是以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为前提的。将价值投资理念应用到基金投资中,投资者则应从基金的长期历史业绩、投资风格、基金公司及其投资研究团队等方面入手,来选择一只值得投资并长期持有的基金。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长期持有的过程中为投资者带来更加丰厚的回报。
(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