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资技巧
降息通道下的逆市吸金术
时间:2012-07-23  

自央行2012年7月6日宣布年内第二次降息后,降息通道也随之正式确立,加上二季度GDP增速7.6%的惨淡经济数据,市场对后市央行将继续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看法也逐步趋向一致。那么,在降息周期中我们应怎样打理好我们的“资产”呢?


  房贷:利率改为“月调”更合适


    降息对于房贷族来说当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因为可以眼看着月供数字的下降。但并非所有房贷族都能在短时间内享受这一待遇,由于前期利率在加息通道,大多数房贷族在与银行签订房贷合同时约定的是利率按照“次年调”,也就是说本年度央行数次加息或降息的结果累积至次年1月统一调整,因此也就只有购房合同利率为“次月调”的房贷族们才可享受到这一好处。所以专家建议:在降息通道中,房贷利率“次年调”应改为“次月调”。


  让我们来算一笔账,以80万元20年期的商业贷款计算,如果是等额本息还款法,按照目前6.55%的利率,今年两次降息后每月的月供应减少238元,不过,因为“次年调”的关系,房贷族要从明年1月起才能享受到这一实惠,也就是说在不考虑后市还有降息的情况下,在接下来的5个月“次年调”要比“次月调”要多支出1200元。


  记者调查了主要银行的房贷利率变动方法后发现,大多数银行只给客户一次更改的机会,而有些银行是在缴纳一定手续费后可以进行利率变动方式的更改。因此,要不要更改也要看具体情况而定,因为从长期来看,在降息周期中“次月调”更划算;相反,在加息周期里“次年调”更划算。比如对那些只有一次更改机会的房贷族,若还款已进入末期,无疑更改为“次月调”更划算。


  理财产品:期限越长越划算


  连续的降息不仅让存款利率出现下调,也让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急转直下。据调查,近两次的降息使得银行一年期以内的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下跌了0.2%,短期理财产品的下降幅度最大,其中1个月以下的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降幅在0.31%,以前随处可见的收益率在4%以上的超短期理财产品更是很难找到,也就是说面对降息,短期理财产品对其反应更大。


  “总体来看,降息使得市场资金成本下行,这无论对长期还是短期理财产品都有负面影响,但是对短期理财产品的影响将更大更直接。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可考虑选择期限较长的品种,以规避收益率下行带来的损失,因为长期理财产品对利率下调的反应相对稍滞后一些。”一位从事银行理财类的专家表示,“而且相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更高,因为这类银行的规模比较小,若存贷款利差减少之后,对银行本身利润冲击就会比较大,所以它们在利率下调后会一方面增加中间业务,另一方面则会吸引投资者对其短期理财产品的购买,以便对冲降息的影响,从而将资金存留在银行。”


  基金:债券基金好于货币基金


  央行今年连续两次降息令市场对货币市场后续的放松政策预期加强,同时也使银行资金成本出现实质性下降,对债券基金产生刺激性利好。


  “因为当银行利率下降时,大量资金就会纷纷流出储蓄存款,从而会进入到债券市场,这无疑对债券型基金构成实质性利好。不仅有利于债券市场的稳定发展,也有利于债券型基金净值的提升,对于获取稳定型收益是非常有利的。”南方基金工作人员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债券市场受益于降息利好,投资收益一路走高,成为居民理财新宠。相对于股票基金的高风险,债基风险相对较低,部分债基半年收益率甚至达到10%以上。”


  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货币基金年化收益率的节节倒退,记者发现这是因为货币基金投资对象主要是短期国库券、政府公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商业本票、银行承兑汇票等等。而这些产品的收益率直接和基准利率挂钩,因此央行下调利率,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也会随其急速下降。


  “在连续降息背景下,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从顶峰的6%下降到5%以内,并将继续下降,所以除了流动性需要外,可以适当减配。”南方基金相关负责人建议道。


  因此,在降息通道中,投资者选择债券基金要好于货币基金。但同时,专家也提醒广大投资者,因为债券基金在过去已经积累了很大的涨幅,在进行基金资产配置时,也一定要注意其风险,综合考虑其他各种因素后再进行合理配置。


    (证券市场红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