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人挪用资金 客户或遭双重损失
2007-09-08 | 中国证券报
分享至:
  日前,香港老字号证券经纪公司万隆行日前因其员工挪用客户股票资金,被香港证监会限制其进行买卖,并冻结该行所有资产。这是今年香港市场上第一家被处罚的证券经纪行。  香港业内人士表示,证券监管局冻结整家证券公司的买卖,虽然是出于保护客户及债权人的利益,但强迫万隆行停止经营,将使散户无法出售股票而在股市动荡中遭受更多的损失。  管理层隐瞒客户  香港证监会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该次事件的金额超过2000万港元,而该公司内部可能早就发现曾有客户资金被挪用,但却隐瞒客户以及证监会。  据悉,涉嫌挪用客户股票及资金的经纪人可谓是老手。万隆行股东之一兼发言人徐培荣日前表示,该员工从事经纪工作已有17年,公司一直很信任该人士,但其利用公司早期的制度漏洞获取利益。“以前公司制度并不完善,有客户直接把钱存入他的账户,但他并没有买卖股票。”  他表示,公司因去年年底收到部分客户投诉,表示收不到月结算单,便进行查询,其间曾向相关经纪查询,以改善制度。而这一次的后果最为严重,这才上报证监会,并报警。在问到该经纪人从去年底开始继续担任经纪工作时,叶培荣说:“该人士并没有离职。”  经纪人自己做炒家  由于近期香港股市大旺,证券经纪人获利颇丰,因此万隆行出事让香港市场很“意外”。有资深经纪人表示,经纪人之所以出事,是因为好多经纪人自己也是炒家。“一有手中资金周转不灵,便想到向客户资金下手。”  至于经纪人为何热衷炒股,香港业界一直认为与经纪人薪水支付方式有关。在香港市场上,经纪人一般只有数千元底薪,其他主要收入靠佣金,这使得经纪人的收入很不稳定,可谓“朝不保夕”。因此,有许多从业人员都“转快钱”。“月薪几千元,但有的客户不用一天便可赚到几百万,怎能不受诱惑?”一位从事证券经纪多年的人士表示。  香港业内人士表示,香港市场上经纪行倒闭并不罕见,早在2003年非典期间因经济不景气,成交急剧下跌,很多经纪行悄悄关门。不过,大多是自顾结业,没有触及或挪用客户资金。但自去年以来的经纪行出事,并不是财务困境,而是有经纪人以身试法,擅自挪用客户资金。“虽然这是个别事件,但也希望业界自律,如果出问题行较多,将影响到投资者对经纪界的信心。”香港证券经纪业协会前主席艾秉礼指出。  客户或受双重损失  万隆行共有1500名客户,当中400人是这次涉嫌挪用资金经纪人的客户。被挪用的资金超过2000万港元。截至8月31日,即香港证监会限制该行经营业务当天,就有31人向投资者赔偿有限公司提交索赔请求。据悉,请求赔偿的人数将增加。  在资金被挪用而遭受的直接损失外,还有来自万隆行被限制经营所带来的损失。  香港业内人士表示,香港股市近期以来如坐过山车一般,指数上下波动较大,尤其一些低价股票开始下跌。手握这些股票的散户有必要出售股票,以减少损失。但是,由于香港证监会强迫万隆行停止经营,其客户无法进行交易。如果股票下跌,“损失将是不可避免的。”  有专家指出,香港证监会应该在监控下让客户凭单据出售股票或提取股票,最多是不让客户买进股票。“这样既可以迅速结算,让实际损失水落石出,而且可以避免给客户带来因不能交易股票而带来的损失。”  耀才有意收购万隆行  该公司发言人徐培荣表示,证监会冻结资产对公司影响很大,公司前景不容乐观。他指出,公司本身财务状况良好,没有负债,没有盗用客户股票,是这次事件的受害者。不过,公司需要支付的赔款数额巨大,“恐怕难以应付”。  作为老字号的万隆行现在面临着倒闭危机。同时,万隆行也有可能被别的公司收购。香港耀才证券公司日前已经向香港证监会提交请求,表达有意收购万隆行。耀才证券总经理陈启峰表示,该公司一直有意收购中小型证券公司,早前在鸿运、大发证券出事后,耀才均主动向证监会表达了收购意愿,但由于过了申请期限,方案没有获得批准。  证券经纪公司相继出现问题,或许将会使香港银行机构受益。署理银行公会主席洪丕正在万隆行出事后表示,客户由经纪行流向银行是大趋势,大方向,因为“银行的系统及结构更完善健全,投资者也开始转为使用线上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