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 全世界的好公司为何都不便宜?
目前,A股整体估值水平处于历史最低的区间,这一点大家都比较认同。另一方面,似乎也有一种A股不便宜的感觉,为何投资者会有这种感觉呢?
从估值来看,A股的确比较分化。金融、钢铁、建筑房地产、煤炭等行业估值,基本都处在历史最低水平附近;食品饮料、科技行业的估值则较高。
招商证券最近给出了一个思考逻辑:这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一个缩影,大部分投资者相信“消费”+“科技创新”才是中国经济的未来方向。在经济下行周期,必选消费行业需求韧性较高。在资本市场风险偏好较弱的情况下,食品饮料和农林牧渔,拥有较高的估值溢价。资金更愿意选择市值较大、确定性较高的行业龙头,从而造成了估值的相对溢价。存在一定的“抱团”现象。
这种情况并非A股独有。
01国信证券
国信证券指出,美股必需消费品行业近50年来诞生了大批千亿级市值的优秀公司,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美股必需消费板块在净利润增速大幅提高的支撑下,ROE持续改善,相对美股整体获得十分显著的超额收益。
02招商证券
招商证券在最新报告中分析了美股,高市值的个股,往往是科技巨头,具有成长性或具有稳定的业绩的美股科技巨头,同样享有较高的估值溢价。此外,A股与美股的日常消费行业均处于历史以来市盈率较高水平。
这其中还有MSCI的因素。近年来,在外资的影响下,国内机构投资者也更加看重业绩,且对估值的容忍度更高。业绩优秀的行业龙头被赋予的高估值溢价。
“简单的说,消费股不仅仅是A股贵,全球都很贵。”招商证券称。
03华创证券
华创证券列举了中国台湾的统一企业的例子:中国台湾05年全面纳入MSCI后,统一企业流通股中外资持股比例从14%增加至07年的44%,股价随估值水平上升(PB由1.2上升至2.34-3.2)而不断走高(股价中枢由9元提升至70元)。2008年以来,受消费环境变化,统一企业经营的方便面及饮料销量受到冲击,营业利润增速变缓但股价仍在上升通道,反映出纳入MSCI后,公司估值溢价持续提升或是驱动股价的主因。
04国盛证券
国盛证券也反复强调,本轮核心资产上涨,核心驱动力并非公募存量“抱团”,而是增量资金推动,外资是最重要的边际增量。对于“核心资产”而言,过去两年外资的增配幅度要远超过公募基金;其超额收益更多来自于外资的趋势性增配。
05联讯证券
联讯证券在《为何消费股这么火!》的研报中指出,美股历史中出现的牛股消费股占其一半,巴菲特的持股组合显示消费股仍是股神最爱。中国股市历史中出现的牛股也往往是消费股。消费出牛股的道理在于,首先消费与每一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不可替代性;然后成熟的消费企业具有较高知名度,具有门槛效应;最后消费行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消费随着经济发展而增长,在经济遇到波动时又具有很强防御性。
资料来源:
《为什么A股显得又“便宜”又“贵”》招商证券2019-08-17
《这不是“抱团”》国盛证券2019-07-10
《必需消费品超额收益的历史轨迹》国信证券2019-07-12
《为何消费股这么火!》联讯证券2017-10-26
声明及风险提示:以上券商观点不代表万家基金的观点,亦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及法律文件。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候应详细阅读该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基本情况。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