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小伙伴可能都知道,在基金公司中,基金经理负责投资,研究员负责研究各自行业的投资前景。比如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研究员肯定对市场总需求、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各个新能源车企的明星车型和未来潜力很清楚。不过,大家可能不知道,基金公司中还有一个很厉害的角色,那就是 --- 宏观分析师。
宏观经济左右企业盈利,金融依附于实体经济。简单来说,宏观经济分析师的工作就是分析当下的经济数据、前瞻经济未来走势、判断未来的货币政策、通胀情况等。宏观分析师必须有大局观、前瞻性,不仅需要对股票、债券、大宗商品、房地产等各类资产走势都了然于胸,而且需要打通国内外市场,了解全球市场的利率、汇率变化,以全方位视角对国内资产走势进行准确把握。
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万家宏观分析师喻坤对2021年的市场怎么看。
近期影响市场的因素有什么变化?
喻坤:两周之前,全球市场走势反映的是从复苏到通胀再到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最近两周这个逻辑有所缓和。地缘政治下的战略博弈和全球疫情的第三波反弹,都让复苏的预期有所松动。最近两周主要的表现是避险情绪上升,我们看到一些国家进行加息,实际上隐含了一些债务危机的压力。这些国家较为依赖进口,而最近大宗商品的上涨加剧了这些国家输入性通胀的压力,而且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并没有那么充足,如果资本外流,对国家的影响较大。所以通过加息提前防范资本外流。
总的来说,过去一段时间市场的核心变量从美债收益率上行、通胀预期引发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心,到避险情绪的升温,引发了资本市场的一系列震动。
新兴市场国家加息,国内是否也会加息?
喻坤:首先,和这些国家不同,我们国家拥有比较成熟的工业体系,对于进口的依赖程度没有那么高,对于输入性通胀的影响不像这些国家那么大。其次,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跨境资本不能完全的自由流动,我们有资本管制,而且我们国家的外汇储备比较充足,安全空间要大很多。所以美债收益率上行和美元反弹对我们国家的直接影响没有那么大,也不会直接触发我国的加息动作。美债收益率上行对我们的间接影响是有的,主要是限制我们国家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
总的来说,我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较强,受外围市场扰动加息的概率很低。今年国内货币政策的基调是不急转弯,财政政策也给予实体经济较大支持。今年、尤其是上半年,我们认为不太会看到政策退出,货币和财政政策都会以稳为主。
2021年股、债两市机会如何?
喻坤:我们倾向于认为今年各类资产的波动可能都会较大,可能没有哪类资产会明显占优,股、债两市大概率是偏震荡的格局,如果某一类资产回调的比较多,就意味着更好的配置价值,而且阿尔法的属性会强一些,贝塔属性在弱化。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择时是比较困难的,交给公募基金这样的专业机构来进行配置,还是比较好的选择。
总的来说,今年股、债两市大概率呈现宽幅震荡的格局,建议投资者选择阿尔法能力比较强的公募基金进行今年的资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