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基金四季报的仓位变化,寻找今年的投资机会
最近市场上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基金四季报了。去年虽然受到疫情冲击,但资本市场的表现却非常好,更是公募基金的收益大年。从一些财经网站的不完全调查来看,相当大比例的股民收益率没有超过权益类公募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萌生了“打不过基金就加入他”的想法。
近日腾讯证券发布的《2020年中国股民行为年度报告》也显示,90后普遍更喜欢买基金,43%的90后愿意投资基金。而且投资者学历明显提升,近4成90后投资者为本科学历。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2021年的投资机会呢?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下基金四季报的情况吧。
据国金证券统计,截止2020年四季度,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和混合偏股型基金仓位分别为87.26%、84.95%,处在历史相对高位。从行业配置来看,食品饮料超配比例显著提升,其中白酒板块目前仓位16.0%,处在历史新高。总的来看,食饮、医药、电设、电子、休闲、家电等行业获得超配。
大家都知道,去年相关板块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拔估值”,但估值的锚是业绩,而业绩上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么今年继续“拔估值”的概率就比较小了。正如野村东方证券在最近的报告中指出:虽然热门板块如白酒和新能源车的“抱团”行情难言终结,但其继续配置的性价比在持续降低,市场也可能出现估值回归。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发现,从基金重仓TOP100个股绝对收益和超额收益水平来看,均处历史高位,自 2013 年以来的历史分位数均达85%以上。但四季度的重仓股赚钱效应也呈现出明显的“扩散”现象,即此前的收益“分层”状况有所减弱,基金集中抱团的核心龙头超额收益优势明显降低。
与此同时,资金还在大幅南下流入港股。2020Q4 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持有港股市值为3337.49亿元,较2020Q3环比增加1366.16亿元;占股票投资市值的8.59%,环比抬升1.93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内地资金持续通过港股通流入港股,截至1月22日,净流入规模已超2300亿港币,该资金体量已超2015年和2018 年港股通全年净买入。(数据来源:华泰证券,Wind)
不少研究人员指出,A 股抱团的本质是确定性溢价,部分一线龙头在经历连续六个季度的高仓位配置后,当前确定性溢价已反映较充分,显示机构龙头持仓也呈“扩散”效应。2020Q4 基金的仓位变动已传递出机构注重性价比的边际,近期大规模的南下资金寻找港股中优质的低估值蓝筹亦是部分机构“畏高”情绪的体现,蓝筹股内部的结构或面临切换。
其实,从基金四季报也能看出这个迹象。Q4金融地产(银行、保险、券商、地产)配置比例为6.58% (历史中值为15.0%),较上季度变化不大。从历史来看(2010年以来),当前金融地产仓位仍处较低位置。
但是从趋势来看,2020Q4 大金融板块非银金融行业表现突出。非银金融行业第四季度持仓达到 3.24%,超配比例由第三季度的-5.09%大幅上升至第四季度的4.23%(环比上升了0.86pct),银行第四季度持仓比例达到 3.21%,超配比例由第三季度的-3.84%小幅上升至-3.80%。
咱们以银行板块为例,继续往下说哈。
每年一月份是上市公司业绩预告的时节,近期接连披露的银行业绩快报显示,银行2020年四季度和全年业绩都取得不错的增长,预计部分银行2020年第四季度单季度利润增速超过40%,不良双降。从基本面来看,近期信用边际收紧,银行资产端议价力增强;以及利润释放的政策限制解除,都推动银行基本面加快改善。
超乎预期的正向反馈刺激了市场,因此最近在指数大幅震荡之时,银行板块也表现得相当“抗跌”。受业绩快报驱动、资金充裕、板块轮动的影响,银行股有望出现阶段性表现。
最后再给大家总结一下,由于2020年多个行业已有比较明显的涨幅,板块估值也提到了相对较高的位置,那么2021年股市整体的赚钱效应大概率不比去年,A股投资的难度会有所提升,结构性分化的状态可能会更严重,大家千万要谨慎行事哦!
投资者如果觉得震荡行情不大好操作,不妨选择均衡布局了核心资产的沪深300指数相关的基金产品,因为里面的成分股既有大家青睐的强势板块,也涵盖了稳健的大金融等低估值板块,可谓是“攻守兼备”,说不定会在新的一年给大家带来惊喜呢!
声明及风险提示: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证券市场价格因受到宏观和微观经济因素、国家政策、市场变动、行业和个股业绩变化、投资者风险收益偏好和交易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波动,将对基金的收益水平产生潜在波动的风险。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候应详细阅读该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基本情况,及时关注本公司官网发布的产品风险等级及适当性匹配意见。由于各销售机构采取的风险评级方法不同,导致适当性匹配意见可能不一致,提请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要根据各销售机构的规则进行匹配检验。基金法律文件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产品风险等级因参考因素不同而存在表述差异,风险评级行为不改变基金的实质性风险收益特征,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并承担相应投资风险。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营时间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所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