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课程
股市门口的资金及偏好:今年外资流入比往年都快
时间:2021-04-19  

近期A股低位震荡且成交低迷,投资者担忧市场就此冷却。不过根据海通证券的最新分析,认为资金依然会大举入市。分析进一步指出,经历218以来的调整之后,当前阶段应当重视机会。

此次我摘录部分研报中的观点,分享给大家~

1. 今年可能仍有万亿新基金
当前潜在入市的新基金尚有万亿,218下跌以来赎回压力不大。春节后市场下跌,最近低位震荡、成交逐渐萎缩,时过境迁,站在当前时点往后看,公募的增量资金有多少?我们再进一步分析:

潜在入市基金尚有1.1万亿元。目前有400多只基金已经拿到了批文但是尚未发行基金,按照今年3月每只发行规模15亿推算,这部分基金的规模大约是6000亿。因此整体上看,未来潜在入市基金的规模尚有1.1万亿元。

有投资者担忧春节后的大跌会不会带来基金投资者的赎回?目前基金业协会已经公布2月的基金存量数据,叠加万得的基金发行数据,我们能够反推出今年1、2月基民均是净申购的,净申购规模分别为600亿元和900亿元。那未来基金赎回的压力会不会很大,我们认为也不会。

和过去的牛市相比,本轮居民入市主要通过基金,2019-20年居民入市资金中70%来源于基金,而14-15年这一比例只有15%。因此从趋势上看,居民资产配置转向股市后,配置基金的趋势性力量较大。

潜在入市的基金更加偏好电气设备、机械设备、食品饮料等行业。

1.1万亿潜在入市基金会配向哪些行业?正好基金年报刚刚披露,1.1万亿基金中有7000亿规模的基金已公布基金经理,以这些基金经理为整体,参考基金年报中的全部持股数据,再按照新发基金的规模进行加权,我们可以发现:

具体到申万一级行业,潜在入市资金可能较全市场的基金将明显超配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和食品饮料,两者在电气设备上的配置力度为10%/9%,机械设备上为5%/4%,食品饮料为17%/16%,潜在入市资金可能较全市场的基金将明显低配医药和有色,两者在医药上的配置力度为12%/14%,有色上为3%/4%。

2.今年外资流入比往年都快
过去两年多,由于以基金为代表的内资大幅流入股市,投资者对外资的关注度不像之前的那么高了。但是2月18日以来茅指数接连下跌,由于茅指数中的个股也是外资偏好的个股,有投资者担忧外资会不会流出,茅指数会不会还没跌完。

从陆股通北上资金的高频数据来看,2月18日至今(截至2021/04/16)北上资金还是净流入的,共流入了450亿元,如果从年初开始算,今年北上资金已经净流入了1200亿元,且日均流量高达18亿,创历史新高,可见今年外资流入速度很快。

从14年底陆股通开通以来,过去六年(15-20年)我们估测包含Q/RQFII和陆股通北上资金在内的外资每年流入A股的规模分别是800、1000、2300、3300、3800和2300亿元,其中2020年外资流入规模放缓主要是因为MSCI等指数公司在18/19年大幅提升A股在其指数体系的纳入因子,使得被动型外资大幅流入,而20年指数公司没有进一步提升A估权重的计划。

展望未来,投资者主要关注未来MSCI等指数公司何时会再提升A股的纳入因子。

为此A股尚需要解决四方面的问题:

一是国际投资者用于风险对冲的衍生品工具获取问题;

二是中国A股结算周期较MSCI ACWI指数内其他海外市场更短;

三是中国在岸证券交易所和陆股通节假日安排错位;

四是需要在陆股通中形成有效的综合交易机制。目前对冲的情况因为放开了外资对股指期货的交易而有所改善,T+0的交易制度和T+1的结算制度可能正在计划改革中,陆股通的交易机制等问题也在积极推进,我们认为未来外资还会积极流入A股。

此外,从股市估值的国际对比来看,目前A股的估值较海外股市的估值明显便宜,沪深300当前PE(TTM)为15倍,处于08年10月以来从低到高74%的历史分位,而海外主要市场的估值均在30倍以上,08年10月以来的历史分位均在90%以上,从相对估值的角度看,当前沪深300 PE/标普500 PE已经突破了08年10月以来历史均值向下一倍标准差,创历史新低,A股仍有较明显的吸引力。


外资配置转向制造业和能源原材料业,尤其是机械设备和汽车。

一直以来大家对外资的印象就是长期买消费或者说买核心资产,拉长时间看外资的行业配置方向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比如QFII在05-09年对金融股的配置,以及12年以后加大了对消费股的配置,又比如陆股通北上资金在19年中后加大了对科技股的配置,背后其实是行业业绩的改善。

去年疫情后,北上资金先将消费股的配置比例从2月的44%大幅增加至年中最高的49%,而将金融地产股的配置比例从20%大幅降低至15%。但是,20年下半年至今,北上资金逐步增加了顺周期的制造业和能源材料业,并降低了科技股和消费股的配置比例,背后的原因也是进入20年下半年后,国内疫情确认得到控制,且经济明确进入复苏期,因此顺周期的制造业和能源材料业业绩改善更为明显。

具体来看,制造业中机械设备和汽车配置比例明显上升,从6月的2.8%升至当前的4.1%,汽车从2.2%升至2.9%,能源与材料板块中化工从2.1%升至4.8%,钢铁行业从0.5%升至1.2%。

文章来源:【海通策略】股市门口的资金及偏好(荀玉根、郑子勋)
声明及风险提示: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也不作为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