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国内的供应链遇到很好的发展机会,一方面是因为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对华限售不时发生;另一方面因为下游需求的增长。
例如,新能源车爆发式增长,“汽车缺芯”成为市场热词。原来整车企业使用的芯片多数是海外的,缺芯状况之下,很多国内供应商能够切入到原来非常难进入的下游汽车厂商的供应链中。
今年,新能源车的销量依然很不错,数据显示,4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60.7万辆,同比增长115.6%;零售52.7万辆,同比增长85.6%。新能源车对芯片的使用量非常大,未来如果普及智能驾驶,对芯片的需求还将上升了一个新维度。在高需求之下,国内很多的供应商得以嵌入到一些原来非常难进入的下游汽车厂商和供应链里面去。
对于国内芯片产业来讲,汽车芯片只是一个缩影。随着汽车、人工智能及万物互联下智能终端的快速增长,国内企业有了更多切入供应链的机会,面临着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就是本土供应链的成长。
过去,国内很多产品可以做,但是可能不够好用,这是为什么呢?从不好用到好用,需要有机会去改善产品的质量,需要下游客户给它们试错和改进的机会。芯片跟其他装备一样,都是用户用出来的,迭代就会完善。
因此,随着国内的芯片企业切入供应链,下游的厂商愿意使用本土供应链的产品,它们就有机会去进行商业拓展,就可以迭代产品、不断进步。
总的来说,这两年整个行业的环境变得非常有利,中国芯片突破的时间,也有望大大缩短。
芯片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大势所趋,当前时点来看,该行业总体上已走过了早期阶段,中低端国产替代趋于完成,因此,我们重点关注中高端技术有突破的公司,认为它们更有希望迎来业绩和市值的二次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