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之后的市场情绪呈现向好趋势,5月7日举行的“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发布会更是传递出诸多暖意,进一步提振了市场的风险偏好。在此背景下,经过了前期调整的AI板块重回市场视野,互联网、操作系统、ChatGPT、算力等细分主题持续活跃,迎来了修复机会。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成分股聚焦AI产业链,“AI含量”突出,更是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AI热度不减
关于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的后续投资机会,不妨先从AI产业的最新进展说起。
首先,AI作为新一轮科技竞争的核心抓手,得到了政策持续护航。4月底高层考察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时强调,上海要“加大探索力度,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4月25日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指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
国元证券表示,在国家政策推动下,人工智能产业长期成长空间广阔。据华泰证券预测,2025年全球AI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美元。
今年来,DeepSeek带动了中国科技资产重估,并推动大模型行业向开源+降本的趋势发展。近期,权威测评榜LiveBench公布,阿里巴巴开源的新一代通义千问模型Qwen3斩获全球开源模型冠军,对标闭源头部,性能提升成本下降。
在“AI+”方面,国内巨头纷纷发力,加速了AI应用的商用化。例如,科大讯飞日前全新升级的讯飞星火X1模型,为企业提供了低门槛部署方案;海螺集团携手华为推出了“AI+水泥建材大模型”;小米AI眼镜全面对标MetaRay-ban,能做到智能视觉、智能识物、自动识别餐厅等。
互联网大厂加码投资
(数据来源:《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中国算力发展报告》、《数据中心行业投资与价值洞察》、环京商办产业联盟、智能超参数、长城证券产业金融研究院)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AI的热度还能不能持续,资本投入力度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窗口。近期国内三大互联网厂商公布25年开支计划:腾讯的开支将达到千亿级别,阿里宣布三年3800亿元投资,字节的预算则达到1500亿元。此外,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运营商也在持续加码投资。
近日还有报道称,多家科技巨头抢购算力资源,加码AI赛道已然是行业共识。随着国内大厂真金白银的资本投入,将进一步拉动上下游“国货”的增长,未来几个季度会体现在业绩上,未来景气上行的确定性较高。
英伟达CEO黄仁勋5月6日的一番话,可以作为注脚。他表示,中国AI市场可能在未来两到三年内达到约500亿美元,错失这一市场将是“巨大的损失”。
国信证券的最新研报认为,面对AI带来的新一轮科技创新周期,我国积累的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工程师红利将长期构成电子产业最突出的比较优势,看好“宏观政策周期、产业库存周期、AI创新周期”共振下的估值扩张行情。
万家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聚焦AI产业链
总的来看,中国AI产业实现了对国际领先水平的追赶,算力投资高歌猛进,促使中国AI产业链重估,产业的长期逻辑得到强化。此前受外部因素影响,市场的风险偏好一度降低,进入5月随着各项利好政策加码,资金有望流入AI等高景气板块,聚焦AI产业链的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未来或有较好表现。
总之,在政策护航、行业发展、资金流入的背景下,中国AI产业的长期投资价值继续凸显。由于AI产业远未到终局,普通投资者想要吃透受益方向的确有点儿难,通过指数基金“一键布局”AI产业链,无疑会更简单有效一些。
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的成分股聚焦于AI产业链,涉及上游芯片、算力、AI大模型、下游应用等热门领域,“AI含量”突出,有望长期受益于AI产业的高景气度,是投资AI板块的一个不错渠道。万家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紧密跟踪该指数,或有望在本轮景气周期中继续带来惊喜,值得投资者多加关注。
风险提示:证券市场因受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而引起波动,将引起基金收益水平发生波动的潜在风险。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候应详细阅读该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风险揭示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基本情况。基金法律文件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产品风险等级因参考因素不同而存在表述差异,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并承担相应投资风险。在代销机构认购时,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营时间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所有阶段。基金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