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创新药研发是否已经追上第一梯队?未来有机会实现超越吗?
答:先说一个“暴论”吧:创新药的投入大、研发难、价值高,是名副其实的科技产业,而且是皇冠上的明珠那种。想一想,什么科技还能比治愈人类的健康更重要呢?
DeepSeek横空出世证明了中国的AI产业并不逊于海外大厂,推动了中国科技资产的重估。创新药是中国科技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长空间和确定性并不逊于其他科技资产,如今,我国创新药已从过去的“跟随式创新”迈向了“全球领跑”,在海外市场具有竞争优势,已经跻身第一梯队,吸引海外巨头纷纷伸出了橄榄枝,抬高了药企的收入天花板。
中长期而言,中国创新药在全球的占比仍有提升空间,创新药国际化的价值仍有待price in,龙头药企有望随着这一轮出海浪潮实现估值重塑,创新药赛道或将是贯穿未来几年医药投资的一条主线。
2、如何看机器人的发展前景?
机器人的发展有多快?昨天,特斯拉的机器人服务员来了!据说,在特斯拉全球首家超级充电站餐厅,人形机器人可以为顾客分发爆米花。整体来看,今年特斯拉Optimus有望进入有限生产阶段,英伟达也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国内的华为、小鹏等也在入局具身智能产业。据机构预计,2030年中美制造业、家政业的人形机器人需求合计约203万台,市场空间约3185亿元。远期看,随着规模效应释放及大模型的成熟,人形机器人有望降价至2万美元/台,同时自主性与硬件性能将大幅提升,真正进入人类的家庭与工作场景,达到与汽车相近的销量。总之,2025年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国际+国内龙头共同驱动,机器人产业依然具有板块性投资机会。
3、在科技投资上,投资者如何把握买入和卖出的时机?
科技产业是一个重要的投资方向,长期成长空间大。但产业是螺旋式发展的,有高潮也有低谷,因此也要密切跟踪把握时机。首先,当经济进入上升周期,企业IT支出和技术升级需求增加,科技股往往率先受益。当技术进入迭代临界点,比如AI、算力、智能汽车等领域实现突破,相关企业迎来估值重估机遇。此外,国产替代加速也带来确定性机会。另一方面,如果科技板块的估值过高,可以逐步减仓。另外,若公司的营收增速放缓或研发投入下降,也需警惕估值回调。我觉得在仓位管理上,可以采用“核心+卫星”策略:大仓位配置AI算力、智能汽车等主线,小仓位捕捉新兴机会,提升科技股投资的胜率。
4、银行近期频繁回调?短期调整还是见顶了?
虽然近期银行板块有所回调,但基本面和估值依然有吸引力,仍有配置价值。首先,随着稳增长、提振内需的政策加码,经济预期逐步好转,银行的资产质量指标有望改善。其次,今年以来,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募基金新规等重磅政策落地,在低利率和资产荒背景下,银行分红稳定、经营稳健的特性,对中长期资金有吸引力。展望后市,险资入市、主动基金增配和被动基金扩容,或将合力为银行股带来稳定增量资金,推动估值修复行情。
5、9月3日阅兵仪式,军工有机会吗?
首先,地缘政治不稳定,我国的军工产业将加大发展力度,2025年恰逢“十四五”“十五五”转换之年,不仅进行密集交付兑现订单,还将开启新一轮订单周期;其次,实战已证明我国装备的性能,军贸出口有望提速。在十四五冲刺、建军百年目标、自主可控、军贸快速发展等多重催化下,内需外需均增长幅度巨大,主题型机会有望层出不穷。9月3日阅兵将展示空中梯队,还将安排无人智能等新型作战力量参阅,这对军工投资机会带来催化。
风险提示:证券市场价格因受到宏观和微观经济因素、国家政策、市场变动、行业和个股业绩变化、投资者风险收益偏好和交易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波动,将对基金的收益水平产生潜在波动的风险。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候应详细阅读该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基本情况,及时关注本公司官网发布的产品风险等级及适当性匹配意见。由于各销售机构采取的风险评级方法不同,导致适当性匹配意见可能不一致,提请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要根据各销售机构的规则进行匹配检验。基金法律文件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产品风险等级因参考因素不同而存在表述差异,风险评级行为不改变基金的实质性风险收益特征,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并承担相应投资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