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市场继续表现强势,A股H股整体走势震荡上行,市场风险偏好也有所提升了。我认为,在此环境下,AI产业作为成长性较强的方向,值得大家多关注一下。
AI产业近期的一个新看点是支持政策持续加码。7 月31 日,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要求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此前的7 月28 日,上海经信委印发《上海市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应用的若干措施》,提出降低智能算力使用成本,发放 6 亿元算力券。
面对AI带来的新一轮科技创新周期,海外和国内的科技巨头纷纷加大开支,抢购算力资源加码AI赛道,下游的AI眼镜、机器人等应用持续落地,均有利于AI投资主线的回归。
另据《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2025》,2025年全球AI市场规模预计为7696.5亿美元,2026年达到约9620.6亿美元,2027年增至11640.9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中国的产值占比将达到39%-45%。
总的来看,在政策、技术、市场需求的共振下,中国AI产业实现了对国际领先水平的追赶,算力投资高歌猛进,促使中国AI产业链重估,产业的长期逻辑得到强化。这种情况下,“AI含量”突出的细分板块,更值得大家关注。
以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为例,成分股聚焦于AI产业链,涉及上游芯片、算力、AI大模型、下游应用等热门领域,“AI含量”突出,有望长期受益于AI产业的高景气度,业绩有望加速释放,带动板块估值持续上行,是投资AI产业的一个不错渠道。
再以中证软件指数为例,成分股由30只软件开发和服务领域的优质企业组成,大多在技术创新、市场占有率和盈利方面表现突出。往后看,获得AI赋能的软件行业将持续受益,有望迎来长期成长行情。
由于AI产业远未到终局,普通投资者想要吃透受益方向的确有点儿难,通过指数基金“一键布局”AI产业链,无疑会更简单有效一些。感兴趣的用户可以关注万家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万家中证软件服务ETF等产品,分享本轮AI景气周期带来的长期成长红利。
风险提示:证券市场价格因受到宏观和微观经济因素、国家政策、市场变动、行业和个股业绩变化、投资者风险收益偏好和交易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波动,将对基金的收益水平产生潜在波动的风险。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候应详细阅读该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基本情况,及时关注本公司官网发布的产品风险等级及适当性匹配意见。由于各销售机构采取的风险评级方法不同,导致适当性匹配意见可能不一致,提请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要根据各销售机构的规则进行匹配检验。基金法律文件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产品风险等级因参考因素不同而存在表述差异,风险评级行为不改变基金的实质性风险收益特征,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并承担相应投资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