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政策呵护 也要长线理念
2008-10-07
分享至:

节后两项救市政策难以抵挡市场的低开低走,政策稳定市场的意图预期和市场行为之间显然产生了一定偏差。这种偏差是由于二者对基本面的不同理解所致,而该如何看待这种偏差对中期市场走势将产生的影响则具有重要意义。
  从市场预期惯性角度看,首先,基金和中小投资者很可能产生利好出尽是利空的心理。尤其是在管理层4?21救市及奥运稳定市场的努力没有取得成效的心理阴影下,更容易产生这样的惯性预期和行为。在这种惯性下,如果政策不能及时稳定市场,那么救市的难度和成本将越来越大。
  其次,宏观经济持续增长趋势预期不明朗。在外围危机的压力下,中国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影响,加之宏观政策调整不及时和力度不够,对经济发展抱有不乐观或者是不明朗预期。基金们普遍抱有这种观点,这也是一直压制其做多的表面因素,对一般投资者的影响也较大。
  第三,对政策利好效应存在不同理解。管理层对融资融券和央企发行中期票据回购股票两项措施推出显然寄予厚望,而投资者认为融资融券是一把双刃剑,在疲软的环境下推出既可能推动市场向上,也可能会刺激市场向下大幅波动,无所谓利好利空。而市场对央企发行中期票据所可能产生的影响,显然也缺乏足够认知。
  从这种行为偏差对中期行情产生的影响分析来看,这种偏差很可能会对中期行情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其一,市场的这种疲软的心态可能会刺激政策层面采取更多的利好措施。这也就意味着,投资者的短期做空反而可能会得到政策基本面更加积极态度的补贴,进一步强化了潜在的市场基本面环境。
  其二,市场行为往往是在一种非理性当中不均衡的由一个方向向另外一个方向摆动,尤其是当前市场中的基金和中小投资者,更是这种非理性投资的主体。在趋势确立之前,基金会显得较为犹豫和悲观,一旦市场趋势确立以后,原做空或者观望的基金反而可能成为后知后觉推动趋势发展的强化因素,从而推动市场向另外一个极端发展,毕竟公募基金们后知后觉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其三,这里还要附带证明的一个问题是,基金实际上并非是严格的基本面投资者,更可能是一个实际的趋势投资者。只要看看2004、2005年两年在宏观经济基本面大好,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基金们对一些周期性股票大幅抛售的行为我们就可以发现,他们甚至于常常和宏观经济趋势背道而驰。这也就是说,宏观经济前景不明朗很可能只是基金们不看多的一个幌子而已。

 

 

 

来源:证券日报